前几天有一个朋友的评论让我想了很多事情:这几年外贸是怎么了。 一直有大V,喜欢发一些隔岸观火的言论,比方说,今天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,那里发生了某些事情,然后评头论足的,再带一些节奏,好像事情就是那么回事儿了,其实很多本质的东西都没有课解。一定要这些流量,最后一定会被这些反噬。 另一个现象是:有些人喜欢教年轻人赚快钱,一劳永逸的赚大钱,生存压力大,很多人受影响,总喜欢找一些上手就能赚大钱的事情,或者问我到底什么产品能赚钱,我有时候其实也挺费解的。 如果生意真的像查字典这么简单就好了。 什么是生态:是一个行业里上下游所有的人和事,或者说是一个江湖。 外贸这个生态,包含的范围很广,很多人认为生意就是简单的买和卖,或者更直接的是:生意也就是价格,谁的价格低,生意就是谁的。这个认识肯定是不对的。 我那天简单的举了一个例子, 1美金出口金额,5美金线下,要交税+当地物流+当地派送+商超渠道公关+商超人员+仓储+进口商的利润(稳定税收)——这是围绕买家的。 而这1美金,在卖家这里就更多了,有原料供应商,包装,印刷,物流,货代,船公司,报关,港口,仓储,认证,质检、验厂,审计,现在还有银行、收汇等。 健康的生态是这个圈子里所有人都能按劳分配,获得自己应该收获的那一份利润。那几年,货代公司利润可观,原因大家都懂。在特殊情况下,解决了很多问题,或者在特殊原因下,角色产生了价值。 诚然现在有一些跨境电商解决了很多商品除生产以外的事情,国外买家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去购买终端商品,跳过中间商、进口商、品牌商,但随之而来的是把苦心经营的几十年madeinchina又拉回到了廉价的印象。几乎没有议价的能力。他们做的是一种生意,对生态的影响褒贬不一。 有人可能说:这是大势所趋,价格透明已经成定局。 我想说的是,AI大势所趋,什么都透明,搜索引擎为什么要把买家的邮箱都藏起来? 这本就是不公平的。 Quora里的问题都是:“为什么中国商品这么廉价” “为什么中国造不出高端的商品”等 实际上这中间因为小额和零售享受了某些税收减免政策,绕开了当地物流及仓储,商超渠道公关,派送一系列的环节。 化整为零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,但因此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,一定会有这些影响: 1,安全,质量问题 2,售后问题 3,商业的粘性,持续性 你觉得现有的生态不够好,想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,不要去直接破坏当前的生态,这句话似乎异常的熟悉,但这就是事实。 前几年有一个外派到国外(欧美)的同事回来最大得感受是:“我很佩服他们吃一种豆子吃了60年。” 看起来的繁华,背后可能是举步维艰。 当一种社会的模式已经固定了,医疗,养老都已经系统和成熟了,收入分配相对平均,大部分人的生活其实是循规蹈矩和接受,没有那么多的想法,不会去改变。 而社会也会力求稳定,保持生态的良性发展,让各个环节的人都能有事做,有钱赚。事实上有事情比有钱赚更重要。 这个时候一个陌生人进场要重新打造规则,势必引起这群人的警惕和团结。 生意只是是生态里某一个方面,且我不认为当前一定要走价格这条路,另一个紧迫的事情是,其他国家的生产制造能力在提升与完善,永远有更廉价的商品出现,需要找到自己的竞争力。 不要让简单粗暴的生意破坏了生态。商业的信誉是数十年,数百年积累的,这些远比价格重要。
|